您的位置:首页 / 掌上罗田网 / 热风过凉亭——罗田文史爱好者考察徐寿辉故里记述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 #美文推荐#热风过凉亭——罗田文史爱好者考察徐寿辉故里记述

    2023/02/15 21:53:20 发布1004315 浏览1 回复0 点赞
宁静
管理
掌网版主

帖子:7

精华:0

注册:2020/01/16 09:02:42

7月底,九江学院副校长陈春生教授微信联系我,因编写《罗田文化发展简史》,想查阅徐寿辉家族族谱和一些文献资料并考察徐氏凉亭河故里的祖墓。我欣然应诺,因我当时在外地,手头工作也很忙,我与陈校长约好,待到8月中旬,我专程回老家一趟接待他们。
陈春生教授,罗田石源河人,博士,江西省二级教授,现任江西省九江学院副校长。他虽工作在外地,可是心系桑梓,长期关注家乡的发展,潜心挖掘故乡名人文史,对清中期诗人潘焕龙、晚清翰林周锡恩等罗田名人,花费了许多心力,并撰写多篇文章给予推介和宣传,他还对罗田文学界格外关注,对一些文学新人不吝赐教和指导,所以在罗田文学界格外受人尊敬,大多亲切的以陈教授相称。陈教授与他大舅罗资欢老师都对徐寿辉文化有一定的研究,所以我更加敬佩他们,多年前就当面邀请过他们来凉亭河看看,但平时各忙各的,一直没履约,刚好趁这次文化考察活动聚一下。
2022年盛夏,酷热难耐,持续的38—39度高温天气炙烤着大地,坐在家里门都不敢出,可是陈教授一行还是坚持按计划,在8月12号,传统的农历中元节这天,如约踏上凉亭河这方热土,考察了“天完皇帝”徐寿辉故里,探寻了徐寿辉家族的历史和渊源。
是日,上午8时多,陈教授按我发的导航定位到达了,与之同行的都是当前罗田文学圈里比较活跃的人物——他们是罗资欢、王松平、彭春霞、周爱妩、董志明、晏家武等一众老师,还有我本村老乡朱卫兵老师应邀作陪。
因都是熟人,简单的寒暄之后,我先带大家参观了徐寿辉的出生地——凉亭河村曾家塆。为何叫曾家塆呢?原本这里都是徐姓的地盘,自迁罗始祖徐均第五世孙徐世隆,即徐寿辉祖父于元朝中期就来此开基创业,史称红茅凉亭,徐寿辉起义后,家族人员都受到影响,或随义军征战,或外逃躲乱,仅留下六人在故里生活。后来明朝中叶,曾姓来此借居,两姓联姻,于是徐家土地慢慢赠与出阁的姑娘。随着曾姓人口的繁衍,地名后来也逐渐演化变成曾家塆了。现在曾家塆被打造成美丽乡村,一幢幢精美的小洋楼,漂亮的花圃,优美的环境,而那些风云激荡的历史,已然湮灭在滚滚的红尘中,了无踪影。
据徐氏族谱和有关文献记载,徐寿辉谱名文信,派名辛四,字真一,号寿辉,元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徐寿辉在今凉亭河曾家塆青龙咀出生。他天资聪颖,3岁随教私塾的父亲启蒙于凉亭河紫云台,5岁又上一河之隔的乌云寨习文练武。13岁因家庭变故,其父徐添启被迫带寿辉和其三哥文敏外逃谋生,先后辗转至白庙河周家放牧,后又至九资河杨振寰兴隆布庄贩布,从此走南闯北,广交天下英雄豪杰。1346年,徐寿辉在多云山的双河寺与麻城铁匠邹普胜和江西宜春慈化寺和尚彭莹玉结为异姓兄弟,随后又在徐寿辉的主持下,建“圣恩祖堂”,即现在的圣人堂,尊彭莹玉为“祖师爷”,以白莲教为掩护,设教招徒,为反元起义,徐寿辉被推为首领。1351年中秋节在天堂寨起义,同年10月,建都蕲水(今浠水)清泉寺,徐寿辉被拥立为帝,后来又迁都汉阳。徐寿辉以大江沿岸富庶之地为战略重点,东窥江南,西扼巴蜀,南图湖广,北固黄淮,发展思路,高瞻远瞩。其领导的南方红巾军势力盖过北方红巾军,占领大片疆域,但在徐寿辉最铁杆的<<盟友彭莹玉战死后,倪文俊陈友谅日渐得势,<<野心和欲望让他们起了篡权夺位之心,徐寿辉终因用人失察,最终导致自己被下属陈友谅害于安徽当涂采石矶,享年40岁。
徐寿辉的祖父谱名世隆,派名万五,字文山,秀才,妣李氏卒合葬于凉亭河后山桃树坳江姓屋后,以前为一火石墓,1985年族人为其重新立碑,至今保存完好。
徐寿辉之父,谱名添启,字云卿,派名兆一,罗邑生员,妣余氏卒合葬凉亭河老屋左蛇形,即今曾家塆青龙嘴,子山午向。徐寿辉的叔父谱名徐添瑞,字玉卿,派名兆五,卒葬曾家塆青龙嘴列兄添启公墓后,妣汪氏卒葬离夫不远,未合冢。徐寿辉的父母和叔婶的墓址都在今凉亭河村新村部会议室的位置。上世纪毛时代曾家塆群众开荒做菜园,这一块坟地很多坟墓被毁,徐寿辉的叔婶之墓也被毁,其近支宗亲目睹了当时的情形,于是将徐寿辉父亲徐添启与其母余氏之墓迁往隔壁的台上冲村安葬。在凉亭河村部办公室门口,离原徐寿辉父母墓几丈远的地方,建有徐寿辉衣冠冢,后来在上世纪60年代建凉亭河粮站后面两个大粮库时被毁,遗址我只有给大家指看了一下大体方位。
徐寿辉建立政权后,在家乡建有六大建筑,其中紫云台和天启观建于出生地凉亭河,紫云台是徐寿辉读书的启蒙地,天启观是徐寿辉为了纪念父亲,为父亲超度亡灵所建的道观,避其谐音“添启”而命名“天启观”的。时过境迁,在漫长的岁月中也被销毁,瓦砾尚存。因罗资欢老师著有《草莽皇帝徐寿辉》一书,王松平老师也主编过《徐寿辉的传说》,陈教授也对徐寿辉有一定研究,<<老师也都基本熟悉徐寿辉的事迹,就没有作过多的介绍。
考察完徐寿辉出生地,我带大家来到了鄂豫皖徐氏清和堂总祠堂和徐寿辉纪念馆。家族几个长老早就在此等候,看到祠堂建得如此巍峨气派,大家无不交口称赞。爱美的两位女老师,忍不住摆出PS, 留下了靓丽的倩影。
应我的要求,安徽的两位宗亲,也把一套1938年编修的徐氏清和堂四修宗谱送到祠堂来让陈教授查阅。该谱原保存于徐其昌(开国大校)家中,在特殊年代曾被其带到湖南工作地保存,看到保存得如此完好的珍贵资料看到保存得如此完好的珍贵资料,陈教授兴趣马上来了,两眼放光,顾不得休息,拿出手机一张张拍照留存。
翻阅徐氏宗谱,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徐寿辉家族的历史和渊源,也能发现徐寿辉起义的历史必然性:
众所周知,在《明史》中对徐寿辉只有简单的叙述、而且极力贬损,“奇寿辉状貌,遂推为主”。而且朱元璋极力宣传自己是“真命天子”,污蔑<<起义领袖。
其实,徐寿辉举事之初,彭莹玉与大弟子周子旺在袁州起义失败后,敬慕于徐寿辉的英名,一路辗转投靠避难来的。铁匠邹普胜也是崇拜徐寿辉的为人和认同徐寿辉的反元思想,才走到一起的,如果只是“奇寿辉状貌,遂推为主”,大江南北美男子和奇人异士多的是,也不至于跑到罗田的大山旮旯里推徐寿辉为首领。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徐寿辉起义时,朱元璋还在当和尚,1352年才参加郭子兴领导的起义,从小卒做起,帮人“打工”多年后才单干。因为徐寿辉起义之后马上称帝,所以元朝集中兵力对付他,好多主战场是徐寿辉麾下各部在打,即便后来朱元璋拉起了大旗,也只是听从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蜗居一隅,轻易不敢妄动。对元廷重兵把守的池州,朱元璋甚为忌惮,而陈友谅带领南方红巾军一举拿下,直逼朱元璋占领的应天。尽管朱元璋麾下有众多骁将,但是陈友谅率领的南方红巾军的军队人员和军事实力远超朱元璋,在水军方面更是可以吊打朱元璋。只不过是后来,因为陈友谅谋害自己的主子徐寿辉,导致人心涣散,好多将领纷纷倒戈投靠朱元璋。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以60余万的优势兵力还有巨船战舰,攻打朱元璋率领的20万大军,但因求胜心切,骄狂轻敌,中诈降之计,深入朱元璋的包围圈,陈友谅失利后惨败,自己也中流矢死亡,朱元璋乘胜追击,占领大片疆域,南方红巾军也逐渐分化瓦解。鄱阳湖之战让朱元璋出现转机,为以后北伐和东征并彻底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朱元璋在反元战争初期出力最少,但最后坐享渔翁之利。徐寿辉麾下的南方红巾军各部,虽然出力大,但是,人们都是用“成王败寇”这样的眼光看问题,认为徐寿辉创业未成而中道崩殂,就是没用,是花架子。其实不然,徐寿辉书香世家,且文韬武略,比起朱元璋世代农民、叫花子、和尚的身份,徐寿辉只是输在没有好的谋士辅佐,没有一个好的团队。如果他真的是那么没用,在最初的天堂寨,就会在罗田境内被元军剿灭于萌芽状态之中,别说走出蕲黄,更不用说后来统兵百万,占领11省。
翻开徐寿辉宗谱,即知徐寿辉的家世。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今邳州、郯城一带),建徐国。徐国的国祚长达1649年,共有44代君王。至徐寿辉在江西的始祖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南州高士徐穉,字孺子,豫州南昌人。徐寿辉迁罗始祖徐均,祖籍江西信州,少学于朱子之门,宋淳熙乙未年高中进士,官拜大中大夫。二世祖到六世祖均是世代书香门第,徐寿辉父亲也是个秀才,热衷评书,常说历朝及故宋兴衰之事,母余氏精通剑术。徐寿辉幼年在习文练武中度过,加之在乌云寨白马三郎庙受刘通祖孙三人抗金的忠烈故事熏陶,自幼胸怀大志,立志反元复宋。后来贩布的经历,让他开阔了眼界,广交天下英雄豪杰,并积累了原始的经费,为起义前的准备创造了条件。
四修宗谱里面,是著名的方志大师王葆心先生作序。他在序中也对徐寿辉的起义必然性进行了分析:“胡元之政既衰,崛起以图恢复汉土者,不出于他方,而独出于淮西,不出自淮西他姓,而独出于徐氏”。
盖因徐均及<<宋季遗臣散落淮西六寨,力图继续驱逐胡虏,保汉室河山,宋亡之时有刘通子孙三人在霍山战死殉国,异常惨烈,白马殉主。为表纪念,诸忠之后在招军寨留有三圣摩崖石刻,白云寨建有三圣像,独有徐均念其忠烈,为其三人和白马在乌云寨顶建庙,且世代祭祀相沿。他们都以刘氏三代的义举为精神指引,以诸忠的血脉文化传承,不忘灭元复宋之心,六寨诸忠殁后均有后人,分别散落于鄂豫皖的深山中,百余年间薪火相传,是故徐寿辉起兵,打出“驱逐胡虏,反元复宋,恢复汉室,摧富益贫”的纲领,又有这些故宋旧臣之后奔走游说,所以四方响应。还有白莲教徒的加盟,加之义军攻破一地,只开仓放粮,余无所扰,深得民心,一呼百应,队伍迅速壮大。
在<<上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徐寿辉起义是谋反,是不忠,是个反面人物,王葆心也在谱序中作出了很好的解答:“天完起兵深合春秋之大义,国有累卵之危,徐氏丁以外患内忧之世出……故举民族英雄。”
“真一以草昧匹夫起,革除蒙古朝廷,以还汉室河山之首出者,其人即今日举世所崇,奉之民族英雄也。”
王葆心在谱序中这样多次盛赞徐寿辉,陈教授分析,王葆心作序那年是1938年,日本人正在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王葆心呼唤有更多的人出来,像徐寿辉那样把侵略者赶出去。
但是王葆心对徐寿辉创建的政权,引用朱元璋所称的“天完”国号,存在谬误,我与罗资欢老师还有蔡炳文老师以前都撰文阐述过,学界也认同这一观点。这也是受王葆心所处年代的信息不畅通的历史局限性所致,根据后来出土的文物和多方面的证据,可以断定徐寿辉国号不是“天完”而是“宋”。
根据宋濂帮怀远大将军于光写的墓志铭中有“会元政大乱,天下兵动,江东西化为盗区,分宁徐寿辉建伪号宋,都九江。”又有重庆出土的《大夏太祖钦文昭武皇帝玄宫碑》中同样明确记录了徐寿辉政权的国号,“岁庚寅,淮人立徐主称皇帝于蕲阳,颁《万寿历》,建元治平,国号宋。”
还有(至正十二年五月)庚辰,监察御史彻彻帖木儿等言:“河南诸处群盗,辄引亡宋故号以为口实,宜以瀛国公子和尚赵完普及亲属徙沙州安置,禁勿与人交通。”——《元史卷四十二·本纪第四十二》
资料拍好后,我带大家参观了“镇馆之宝”——徐寿辉衣冠冢的墓碑,上刻有“元故徐公之墓”,下刻一朵莲花,大家又饶有兴趣地展开了讨论。
徐氏清和堂始祖徐均,原在京师为官,因宰相韩佗胄专权,徐均与其政见不同,受到排挤被贬黄州府做了知军。后来徐均看到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国力衰微,自己的<<抱负难以实现,于是辞官。随后徐均奉其父来罗邑,始居骆驼坳,不久移居三里畈(即今尤河燕窝塆),最后来到新昌河。徐均精通风水,目睹乌云寨仙雾缭绕,周边风景秀丽,上面九山有“九龙奉圣”之状,乌云寨脚“天鹅孵蛋”有出贵人之相,于是在乌云寨脚隐居,世人称曰“云山先生”,去世后葬于“天鹅孵蛋”吉地。据传说,徐均去世前交代后事,何时破土,何时下葬,遇石即止,他都预算好了,但后来打矿的有个不会事的,遇到薄石板,还继续往下挖,石板被挖破,一支天鹅腾空而起飞走了。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是在徐均的七世孙徐寿辉头上真的应验了,徐寿辉虽然统兵百万,称帝十年,占领半壁江山,但在推翻元朝胜利在望的时候,却被部下陈友谅暗算。
徐寿辉祖墓,外人不清楚,很多误以为是徐寿辉墓,其实整排墓一共安葬了六位先祖。最初安葬的是迁罗始祖徐均及其夫人罗氏,及至第七世,与寿辉同辈的堂兄弟文瑞,也就是我们这个分支的七世祖,官拜奉直大夫、镇抚使,他帮始祖徐均重新修建了坟墓,并将其父添麟和其母文氏安葬在始祖墓右侧,两位夫人夏氏和周氏去世后,葬于始祖墓左侧。六世祖添麟及其夫人都受到皇帝的锆封。
据说,当时整个墓地巍峨壮观,高大气派,蜚声南北。后来又经过多次修复,现在看到的是九十年代复修时的面貌。徐均的墓碑还是明清修复时的一块老碑,由白色大理石做成,当年国民党驻军在对面的小山坡上,把白色大理石墓碑当靶子,至今碑上尚有弹痕。后来,祖墓又遭到毁坏,此块墓碑被附近塆子的人抬回家铺在猪圈里面,还弄断成两截。上世纪80年代初,修坟修庙风又起,鄂豫皖三省宗亲在祭祖时,夺回了墓碑,让这块文物重见了天日,现在此墓已被定为罗田县重点文物保护。
一直以来,从事于徐寿辉文化研究虽然有很多人,但是由于年代已久,正史记载不多,受“成王败寇”思想的影响,失败者没有话语权,很多地方对徐寿辉的评价不公正,或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通过这次陈教授带队,在徐寿辉故里,有徐寿辉家族人员引领,查徐氏宗谱等珍贵资料,并有本县多位政协文史专员和作协以及文学界的有识之士参加研讨,理清了徐寿辉起义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正本清源,还原了徐寿辉的本来面貌,对于徐寿辉文化研究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此外,通过这次文化考察,了解到徐氏家族名人众多,近代著名的开国将军多位,还有商城起义主要<<<徐子清、徐其虚等著名英烈,红色文化厚重,宗祠文化也颇具特色,是罗田宝贵的历史人文资源。陈教授与我们热情讨论,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徐氏宗祠文化、历史名人、红色文化,通过文旅融合,做好助推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点赞

0人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纱帽居士
    管理
    管理团队

    帖子:152

    精华:0

    注册:2019/12/09 21:35:34

    谢谢分享
    1楼 回复于 2023/02/22 13:17:48 0 回复
    加载中...

    回复楼主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精华好贴

    查看更多

    超级管理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